2021·那些暖心的故事和感人的瞬间

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并肩作战,与新冠病毒争分夺秒;这一年,我们携手同行,与死神抗争;身着“白衣”,战疫情,我们无畏前行;身着“白衣”,手持柳叶刀,我们争分夺秒;这一年,有诸多值得我们铭记的人和事,今天,就让我们一一盘点,回顾那些暖心的故事和感人的瞬间。        

QQ截图20220216094807.jpg


01

疫情之下,守护我的城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2021年元旦期间,党委书记吴戈、院长闫红林、副院长王胜昱、医务部主任田磊、护理部主任姚宏燕、门诊部主任宋晓阳等院领导及职能部门部分科主任、临床护士长等到医院大门口的预检分诊处,替换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分诊、测温、登记等工作。让门诊部坚守多日的医务人员得以在元旦期间休息一下,感受被关怀的温暖。       

QQ截图20220216094850.jpg

       

QQ截图20220216094750.jpg


院团委面向全院青年职工和志愿者们发起疫情防控倡议书,青年志愿者们第一时间纷纷响应,踊跃报名参与;各行政后勤部门根据各自工作安排迅速排出值班表,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中来。全院上下齐动员、众志成城,让疫情防控的城墙筑得更牢固,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就诊环境。

8月11日下午,为科学、精准、有效地做好莲湖区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排查疫情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接上级指令,西安医学院一附院24名护士组成核酸采集应急队紧急集合,分两组分别赴土门街道惠北社区和惠南社区两个采样点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三天多时间,50个小时,24名核酸采集应急队员,共完成核酸采样11038人次标本。这是西医一附院人的“速度”,更是西医一附院人恪守“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的体现。

12月19日,根据西安疫情情况,院领导班子认真研判疫情防控形势,结合外省疫情情况,判断西安疫情走向,并第一时间将分析结果上报上级部门,同时,迅速部署院内疫情防控工作,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吴戈、院长闫红林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蔚,副院长王胜昱、于照祥、李亚担任副组长。院长闫红林多次组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专题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在院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夜以继日统筹安排部署全院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学生管理等工作,全力保障医疗安全。

疫情期间,西安市设立3个定点医院,医院全部派有医务人员去支援。其中,派出5位医生进驻西安市胸科医院负责危重症患者的照护,1位护士抽调去西安市人民医院照护危重症患者,2名感控专职人员分别派去长安区医院和西安市胸科医院负责院感工作。在支援长安大学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共派出9位医护人员支援,其中3名医生负责校内普通患者的日常疾病诊疗,1位医生负责发热患者诊疗,5位流调人员负责流调工作。此外,还派出28名医生和28名护士到沣东新城隔离酒店参与日常医疗和防护工作。另外,在全民核酸采样工作中,从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1月16日,我院共派出核酸采样人员2780人次。

为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和疫情防控特殊人员的就医需求,医院在发热门诊设有15间隔离病房;在急诊科设有一间备用抢救室、5张留观病床和6张ICU病床;在住院部的每一层都设有一间过渡病房,保证一类人员的就诊需求。对于封控区、管控区人员就医,实行专用转运车“点对点”送医,就医全程实现闭环管理。对于防范区普通就诊患者,患者及陪人到达医院后,凡无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可同步采集核酸后正常就诊。        

QQ截图20220216094819.jpg


为方便患者问诊,医院实行实名制分时段非急诊全预约就诊模式,对所有急危重症患者(卒中、胸痛、严重创伤、休克、高热、分娩等)开通24小时绿色就医通道;同时于2021年12月27日起开通线上诊疗服务,常见病及慢性病患者可适时进行线上问诊;于2022年1月6日开通线上处方药品配送服务,意味着医生可以在线上为患者开处方,且处方药品配送到患者的家门口。

正是因为院领导班子前期的缜密部署和严格执行、及时复盘和改进,还有全院教职工的倾力配合,自西安疫情发生以来,医院诊疗工作全部都在正常运行,没有一天停诊,而且不论是院外支援人员,还是院内职工、家属院人员、基建人员,没有一个人出现感染。可以说,实现了全院的零感染。这一年来,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守,没有人是钢铁铸就的,只因源于西医一附院人内心的那份信念,那份使命和担当。

02

小丑医生·温暖来袭

走进您,温暖您

4月6日,20多个穿着小丑服装、头戴发卡和小丑假发,手拿鲜花、祝福卡片及科普宣传单页的医务工作者们站在西安医学院一附院住院部五楼产科病区走廊,他们准备将手里的鲜花和祝福卡送给产科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及家属们。        

QQ截图20220216095129.jpg


小丑医生志愿者们走进产科病房、产房、洗澡间、护士站,为忙碌的医务人员献上鲜花和问候,以缓解他们工作的疲惫。之后,小丑医生志愿者团队分六个小组,分别为病房的孕产妇及家属送去小礼物,并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咨询的问题,对他们进行科普宣教,通过亲切的互动、夸张的服饰、有趣的道具,消除他们的不安与焦虑。

11月25日上午,他们再次走进西安市庆安小学,开展“一支部一品牌 小丑医生志愿者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除了为教师们进行义诊和答疑,还开展了健康科普讲座及保健指导。通过夸张的服饰、亲切的互动、精美的礼物,用友爱的心灵去释放微笑、抚慰心灵,缓解老师们工作的疲惫。

12月2日,由全科医学院党总支联合医院门诊第二党支部、内科第四党支部组织的“小丑医生”系列科普活动走进西安医学院为师生科普健康知识。“小丑医生”志愿者们为师生进行了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分为海姆立克-急救“立刻”、“心”的审美-关于皮肤的秘密、早癌筛查不容忽视、远离“颈腰痛”、“心”有阳光—心理健康科普、战“痘”的青春最美丽共六组,各分会场师生踊跃参加,气氛热烈、热闹非凡,现场沉浸式体验和精彩纷呈的宣教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QQ截图20220216095223.jpg

QQ截图20220216095158.jpg

用爱心温暖真心,用微笑治愈心灵。“小丑医生”志愿者团队是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党委开展的“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创建“一支部一品牌”工作中,门诊第二党支部创建的特色品牌之一。目前,“小丑医生”志愿者团队已经开展了四次科普宣教活动,他们的足迹遍布医院各个角落,并且走出院区,走进校园,为广大群众及师生普及健康知识。

2021年10月份,《“小丑医生”送温暖 健康教育在心间》作为陕西省“12个为民办实事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学习。

03

暖心呵护“巴掌宝宝”

早产宝宝们的历险记

在西安医学院一附院的新生儿室里,有这么一群宝宝,他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没有待够37周就被迫出生,他们被称为“早产儿”。早产宝宝由于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特别是神经、呼吸、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等,他们需要闯过呼吸、营养、黄疸、出血、感染,防止合并症等重重关卡······        

QQ截图20220216095410.jpg


每天,医护人员都要评估他们的变化,盯着监护仪数值、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计算奶量和营养液的量,体重精确到克。因为稍有疏忽,这些早产宝宝们就可能发生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等情况。此外,医生还需要每天给这些宝宝的爸爸妈妈们汇报宝宝们的情况,消除他们的恐惧、担忧。

擦澡或沐浴、抚触、喂奶、喂药、称体重、脐部护理、口腔护理、换尿布······这些也是医护人员们每天都需要做的。

为避免反复穿刺给早产宝宝们带来的疼痛,护士们会给宝宝置入PICC导管输液,并且亲自做表来监测宝宝们每天的采血量,担心宝宝们出现医源性贫血。在这里,宝宝们的被服、奶瓶是灭菌的,暖箱每天要擦洗两遍。在出院的时候,医护人员还会现场指导及示教宝宝的爸爸妈妈们:洗澡、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        

QQ截图20220216095428.jpg

QQ截图20220216095440.jpg

9月,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新生儿监护室接收了一名体重只有1280克的新生宝宝小葡萄,属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小葡萄身体各器官都未发育成熟,存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暂停、代谢紊乱、低氧血症等多种危重病,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立刻井然有序展开救治:清理呼吸道、正压通气、吸氧、开放静脉通路、采集血气标本、测血糖、纠正酸中毒······期间,小葡萄多次出现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等问题,医护人员们针对他的情况一项项评估、治疗、护理,并给予咖啡因静脉泵入预防呼吸暂停。在做每项操作时,医护人员都小心翼翼用柔软的包被围成一个椭圆形的“鸟巢”来模拟妈妈子宫的形状,每天对小葡萄进行洗澡、抚触、口腔护理、腹部按摩、翻身拍背等操作,以增加宝宝的舒适感,减少其恐惧感。

最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呵护下,小葡萄度过了重重难关,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顺利出院了。

正是因为有了医护人员们无微不至的照护,这些早产宝宝们才能闯过重重关卡,平安健康的出院与爸爸妈妈团聚。

04

你给我做女儿吧

医患情深

1月20日一大早,李阿姨拿着一封感谢信来到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找一位叫暴苗的医生。当见到暴苗时,李阿姨眼里含着泪,笑呵呵地拥抱了暴苗,忍不住对暴苗说了一句,“我没有女儿,你给我做女儿吧。”于是,两个人开始坐下来寒暄起来。        

QQ截图20220216095606.jpg


关于她们的故事,是这样的······2019年4月23日凌晨,63岁的李阿姨熟睡中突然身冒冷汗,监测血压时发现收缩压达到210毫米汞柱,老伴儿立刻拨打了120,李阿姨被送到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急诊科,被转入肿瘤老年病科,后经检查为胃肠息肉,大概住院一周后,胃肠息肉切除了,血压也基本恢复了正常,李阿姨出院了。临走前,暴苗提醒李阿姨一定记得复查肺部的小结节。回到家后,李阿姨一有不舒服就会给暴苗打电话或发信息。

大约半年后的一天夜里,李阿姨再次因突发高血压出现身体不适被120送到西安医学院一附院急诊科,这次,她主动要求转入肿瘤老年病科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2020年11月的一天,李阿姨突发心脏不适第三次来院治疗,入住心内科,来院第二天,她拿着片子给暴苗看,暴苗看到片子后发现肺部结节较之前发生了一些变化,立刻提醒她要重视这个结节,同时暴苗找来专科大夫进行咨询,还多次跑到心内科找李阿姨劝说要重视,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诊,终于,在暴苗的多次劝说下,李阿姨做了检查,并最终将结节切除,经活检确诊为“早期肺腺癌”。

李阿姨感慨地说,“真的非常感谢小暴,如果不是她把病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不是她的认真、她的爱心,可能现在我都是一个癌症中晚期的患者了。也感谢你们医院培养出这样一位好医生。”

05

寒风中的缕缕阳光

暖医是深入骨子里的文化自觉

1月14日上午,一位头发凌乱、脸颊上黑乎乎的、提着拉链已经坏掉的双肩包的中年男性走到西安医学院一附院骨科护士站,要求“住院”。由于没有陪同的家人,提着拉链已经坏掉了的双肩包,里面的物品也快要掉出来了,一口外地口音,还要求立刻住院,骨科护士长申绒立刻关注到这个人了。        

QQ截图20220216095631.jpg


经了解,43岁的王先生在16年前因尺桡骨骨折做了内固定术,但是固定物一直未被取出,这次专门过来取固定物。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差,手术费用也是攒了很久,甚至为了节省两块钱的车费,从火车站走到医院。

出于同理心,骨科的医护人员对王先生也多了些额外关照。从生活用品到日常饮食,事无巨细。王先生被收住入院后,责任护士赵琳琳立刻端来温水,协助其洗头、洗脸、洗衣服。

入院当天,科室医护人员为王先生办了饭卡,还充了钱。赵琳琳在骨科医护群里为王先生发起了献爱心倡议,赵晓光主任为王先生提供了衣物、饼干等生活用品。张大华医生每次值班的时候都会给王先生带饭,申绒为患者安排了一位护理阿姨,协助饮食、生活及护理,科室的其他医护人员也为王先生提供了日常用品。

术后,科室还为王先生减免了40%的手术费用。周永新医生一有空就来为王先生做康复指导,同时,还提醒护理阿姨为王先生做康复训练。赵琳琳也天天到病房为王先生做手部功能性指导和饮食宣教。

终于,在骨科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下,王先生恢复的很好,符合出院标准。王先生临走前,细心的孙甫医生还塞给了他点钱作为路费,赵琳琳给了他公交车路费,还不忘提醒他如何坐车到火车站。

“谢谢,谢谢,谢谢······”这是王先生在离开骨科时说的最多的话。也许,于王先生而言,简单的一声“谢谢”,已经胜过千言万语,也最是他此刻内心情感的体现。

06

陪伴分娩·让爱延续

“一对一” 陪伴,爱而温暖

6月的一天,小张爸爸的心情像过山车一样,妻子肚子一疼,他就开始紧张,看着妻子疼的满头大汗,他恨不得将疼痛转移到自己身上,可是他无能为力,这个时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陪在妻子身边,紧紧握住她的手,给她一个拥抱,也给她坚持下去的信心。        

QQ截图20220216095646.jpg


在妻子分娩的过程中,他全程陪伴,擦汗、亲吻、喂饭,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他紧握妻子的手一起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并亲手为宝宝剪脐带······

虽然,生产完的宝妈还很虚弱,但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说,“没生之前,对生孩子充满了恐惧,听说了太多生孩子有多疼的故事,特别害怕自己一个人进产房,害怕生孩子,当得知爱人可以陪产时特别激动,感觉一下子有了主心骨,因为,他在,便给了我顺产的信心。”

小张爸爸则说,“很担心她一个人在里面会害怕,或者出现什么情况,生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很痛苦,她比较胆小,而我在旁边,她心里得到了安慰,我的鼓励可以让她更加有信心,我们共同面对分娩,她也就不那么怕了。当然,能亲手给宝宝剪脐带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很感谢西安医学院一附院产科给了我这次陪产的机会,也呼吁广大的准爸爸们参与到妻子的分娩过程中,一起迎接宝宝的到来。”

这个故事讲的其实是西安医学院一附院产科推出的“全程导乐陪伴分娩”的内容,通过“全程导乐陪伴分娩”可以有效减轻产痛,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对于分娩的恐惧,同时提高丈夫在妻子分娩过程中的参与度,让新手爸爸提前进入到父亲的角色中,增强丈夫对产妇的理解和包容。

07

别担心,你妈妈在这里很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12月13日,已经86岁高龄的张奶奶在家中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意识不清,焦急的女儿连忙将她送至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就诊。在行急诊头部CT检查后发现,张奶奶左额颞顶枕部硬膜下血肿140ml,被收治入院。经手术治疗。很快,张奶奶病情平稳,意识好转,交流顺畅,即将转入普通病房。        

QQ截图20220216095710.jpg

QQ截图20220216095718.jpg

12月16日,护士屈秋娟发现张奶奶情绪低落,了解后得知,张奶奶女儿居住的小区因疫情防控需要被封,女儿出不来。面临无人照护的窘状,张奶奶情绪十分低落,家属也非常焦虑。为照顾好张奶奶的衣食起居及心理疏导,科主任金林和护士长于延玲决定立刻组织护理小组,承担起照护张奶奶的责任,让张奶奶安心养病,也让其家属能放心配合抗疫。

每天,护士们都会为张奶奶擦洗、喂水、喂饭、处理大小便、翻身叩背、活动肢体等,生活用品没了,大家也是第一时间买回来,把张奶奶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医护人员还每天细心查看张奶奶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尽一切所能照顾张奶奶,随时与其女儿沟通病情,家属焦虑的心逐渐平复下来。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西安医学院一附院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坚守岗位,为每一位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医学的温度,不仅是帮助患者祛除疾病,更重要的是能安慰人心,给予温暖。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这是西医一附院人对于生命的铮铮誓言,更是对“仁心仁术”的使命践行。2022年,西医一附院人仍将一袭白衣守护百姓健康,以心贴心,温暖依旧。惟愿人间安康,山河无恙。

稿件来源: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本文由作者授权 健康时报 发表,并经健康时报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健康时报)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jksbshanxi.com/articlecontent/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