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护生命丨“月亮天使”和“麻花”的别样年味

有人说,最难的是坚守,最苦的是等待,最美的是奉献,在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刻,总有一群温暖自然、不张扬、不言弃的医务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时间诠释信念,用平凡见证感动!        

微信图片_20220216090633.jpg


今年春节似乎比往年更加忙碌,平均每天都有十几台手术。越是过年过节,科里越是忙碌,手术越是紧急,外伤、脑出血、宫外孕大出血、急腹症、剖宫产、开颅术……一个电话,科室就要立即做好准备。

无影灯下的月亮天使

护士,被称为白衣天使。手术室护士却被称为“月亮天使”,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手术室的护士们往往顶着星星上班,踩着月光下班,因此,人们将“月亮天使”这一称呼送给了这群可爱的护士们。        

微信图片_20220216090647.jpg


作为手术室护士,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她们便要查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以及手术部位等信息,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参与查对术中器械,准备抢救药品、氧气、吸引器、电刀等物品,并注意调节室内温度。手术室护士分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不得离开手术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末梢循环血运情况,随时为患者吸痰以保证其呼吸道通畅。手术结束后,患者麻醉尚未清醒,巡回护士仍不能松懈,需守护在患者身边,严密观察其神志变化。与巡回护士不同,器械护士要配合医生上台手术,术前需要准备术中可能要用到的所有器械及一次性用物针线、敷料、纱布等。术中按照流程配合医生递送器械。

是军嫂,也是医务人员

麻醉手术科护师 刘婷

今年,是刘婷上班的第11个年头了。大年三十清晨,准备出门上班的刘婷被婆婆叫住:“把吃的带上,去了跟同事们分着吃,娃们都不容易,大过年的也不能在家休息,这都是我昨天才做的,让娃们也吃点有‘年味’的东西,吃饱了不想家!”        

微信图片_20220216091002.jpg


天还没亮,刘婷已经站在公交站牌等了好一会了。“看群里昨晚同事又奋战到凌晨,早点去接班,好让他们早点回家休息。”刘婷在心里默默打算。公交车上,刘婷点开一个写着“那年今日”相册,里面是去年年三十她工作的自拍照片。

工作十几年了,连她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个年三十没有和家人吃一顿年夜饭,一起守岁了。对她来说,今年的年三十与往年比起来似乎更应该陪在家人身边,因为今年驻守边疆的爱人光荣退伍,结婚四五年了,爱人从没有回来与他们团圆。“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是视频跨年,本想和同事换个班的,但是想了想,过年了,也希望住得远的同事能回家探望,我离得近,下了夜班回家就能和他们一起,不要紧的。”

下车的刘婷像上了发条的“小马达”,开启24小时值班模式。从早上8点开始,刘婷和同事接连完成4台剖宫产手术,也顺利配合2台外伤手术,晚上11点,刘婷终于下手术台。看着窗外亮起的花灯,树上闪烁的的中国结,虽不能和家人一起倒数五个数,但能够聆听新生命降临的响亮啼哭声,能够让病患转危为安,她觉得很幸福。

春节期间,她值了最繁忙的两个班

麻醉手术科护师 呼竹梅

大年初四,呼竹梅早早就来到科室,为了保证当日手术的正常开展做着各种准备。换鞋、穿手术衣、带无菌帽、口罩……全副武装。进入手术室,她熟练地备齐手术所需的一切物品及抢救物品,完成仪器自检,打开监护仪,铺好无菌盘,抽好药品。        

微信图片_20220216090654.jpg


9点,所有准备工作就绪,配合的第一台手术是骨科的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刻关注手术进展,及时提供台上所需物品,书写术中各类护理文书及手术收费单,核对耗材,对输液管路的管理,并迅速做好下一台剖宫产手术的准备工作。

12点,呼竹梅已经配合医生完成了3台剖宫产术及1台外科手术,接下来是耳鼻喉科的经鼻内镜下等离子止血+血管瘤消融术。期间,另一间手术室同时行剖宫产手术。

13点50分,骨科又有一位右锁骨骨折患者需手术治疗,14点20分,妇科有一位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需治疗……手术太多,一线人手不够,呼竹梅请示护士长,派科室备班人员前来支援。这是科室的常态,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二线备班人员在家休息期间极大可能会被叫来,有时候一天能被叫好几次,经常是忙完手术刚回到家,就又要赶往医院。晚上,呼竹梅与同事又配合完成耳鼻喉科、神外二科的三台手术,一直到快凌晨4点才结束。

这不是呼竹梅春节期间的第一个班,大年初一她便作为主班与同事一起忙到凌晨。“春节期间,最忙的两个班都让我给赶上了!初一那天其实还挺失落的,看着朋友圈大家都在晒美食、美景,阖家团圆,再想想自己,不仅值班而且还这么忙……但是看着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力量,让他们早日康复回家。”

“麻花”——生命的守护神

同样在麻醉手术科,还有这样一群人,手术前,早早做好准备工作,手术时,守护患者身旁,手术后,轻声呼唤,等待患者复苏,手术室里,长长的走廊,留下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就是麻醉手术科的麻醉医生们,也被亲切地称为—“麻花”。        

微信图片_20220216090702.jpg


与外科医生相比,麻醉医生作为“幕后英雄”,默默守护着患者的健康。提起麻醉医生,很多人会觉得有些神秘,你可能会好奇为自己手术的医生是什么样子,却从未想过为自己麻醉的人到底是谁。不少人会认为麻醉医生就是手术前给患者打一针麻药就走人,其实不然,麻醉医生是患者睡着前最后见到的那个人,也是醒来后见到的第一人。他总是守护在离患者头部一米内的地方,在整个手术中时刻监测其生命体征,合理使用不同的麻醉药品,控制麻醉深度以配合外科医生,一旦监测指标有任何异常,麻醉医生必须第一时间发现并迅速处理,可以说,患者能否生存以及其生存质量,都与麻醉医生密不可分。

确保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手术阶段

麻醉医生 李静

“今天出生的虎宝宝不少哇!”大年初一,看着手术记录表,麻醉医生李静感叹到。李静和麻醉医生蒋宇辉开启两个手术间,用于产科剖宫产手术,从9点开始一直到中午12点半,两位麻醉医生连续为4台剖宫产手术实施麻醉。第4台剖宫产术期间,接到普外科电话,一位剧烈腹痛患者需立即行手术治疗,其中一间手术间医护做好准备,配合普外科医生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12点45分,手术结束,此时另外一间手术间剖宫产术仍进行中。        

微信图片_20220216091339.jpg


“您好,我是神外二科,我们这里有一位脑出血患者需手术治疗,请做好准备!”剖宫产术刚开始没多久,李静便接到急诊手术电话,二话不说,准备、接台!这边两台手术快进入收尾阶段,电话那头“您好,请麻醉医生接电话,消化内科一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需立即手术治

"李老师,这位患者如何准备?” 蒋宇辉问到。李静凭借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说:"这个时候急迫做治疗表明患者情况很棘手,患者目前肝硬化晚期消化道大出血,有休克症状,又是饱胃情况,肝功能差,很多检查结果没出来......把能想到的都带上!”蒋宇辉心领神会,立刻按照休克流程准备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和监测,饱胃情况按照麻醉快诱导或者清醒插管需要各种工具和药物准备!手术室的两台手术一结束他们便火速赶往门诊,配合消化内科主任张明鑫行手术治疗,1小时后患者安返病房。

"麻醉术前评估对于麻醉深浅来说至关重要,但像这种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这个时候就特别考验麻醉医生。应该给什么药,怎么给,给多少,药量患者能不能耐受……这都是我需要快速考虑的问题。我们要确保他们安全平稳地度过手术阶段,能够安静地睡过去,还能平稳地醒过来,这绝非易事,尤其是对这些本就非常脆弱的生命。”李静说。

下午4点半,手术顺利结束,饥肠辘辘的两位麻醉医生才发现从接班到现在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回到科室扒拉了几口饭便紧接着配合妇科医生为患者实施术前准备工作,同时,隔壁手术间还有一位颅内出血患者正行颅内血肿清除术……

凌晨1点,最后一台人工流产钳刮术结束,两位麻醉医生疲惫不堪。

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麻醉医生 赵玲

大年初五的手术记录单上手术时间写的密密麻麻,9:40、9:50、10:56、11:58、12:50、13:49、14:32……从这些时间上可以想见麻醉医生赵玲那日的繁忙程度。        

微信图片_20220216090725.jpg


“那天一共做了7台手术,外加3台无痛分娩。”赵玲说,接班后普外科的胆囊手术、产科的剖宫产术和骨科手术三台同时做的,确实有点忙。其中难度最大的还是下午做的一台多发骨折。那女孩挺年轻的,刚进手术室的时候特别紧张害怕,用口罩遮住眼睛,我就耐心纾解她的情绪,打麻药的时候也一直跟她聊天,缓解其紧张。患者的病情还是挺严重的,全身有股骨颈、股骨干、骨盆、甲骨和骶骨等多处骨折,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中出血也较多,患者内环境也出现紊乱,这对麻醉给药来说难度更大。

长时间的使用麻醉药物可能造成药物在患者体内蓄积,导致患者苏醒延迟。整个手术过程中,赵玲和张文瑞全神贯注,严密观察手术进程及患者的情况,不停改换麻醉方式,避免药物蓄积,术中不停吸痰,减少肺不张,保证患者良好的气体交换。时而加大一下吸入气体,减少肺泡萎陷。检测血气,精准把握患者氧代谢。护士也时不时按摩患者四肢,减少其皮肤损伤,长时间的手术对麻醉和术中护理都是一个挑战。

通过监护仪等设备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等数据的变化。一旦这些数据有异常,说明患者的情况不稳定,赵玲和张文瑞便要马上采取相应措施调节,血压升高了就要用药降压,呼吸有问题要调节呼吸机……他们要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一定是平稳的,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微信图片_20220216090733.jpg


从大年三十到年初六,麻醉手术科共配合完成各类手术79台。或许过节值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忙碌也成为常态,但是无影灯下的“麻花”和“月光天使”们,放弃与家人的团聚时刻,用尽职尽责的坚守换来患者的健康平安。他们也是平凡的人,也有父母、孩子、亲人,也期盼能与家人欢乐团聚,但他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坚守便成了自觉。新的一年,他们将恪尽职守,继续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稿件来源: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本文由作者授权 健康时报 发表,并经健康时报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健康时报)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jksbshanxi.com/articlecontent/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