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名医传承·西安市中医医院“名医大讲堂”正式上线

(记者 王繁荣)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技能灵活性高、实践性强,难以复制,其中,师承最为关键。实践证明,历代中医药名家独到的诊疗经验通过著书教习或口授心传才能让后学者逐步领会和深入掌握,中医师承教育承载着中医文化教育的魂魄,是传承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拓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也是中医人才培养、储备的重要契机。

image.png

image.png

2020年年底,西安市中医医院被陕西省中医管理局确定为陕西省三个名医传承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之一。为了传承各级名中医及各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理论精髓,培养中医药人才,提升中医药诊疗整体水平,西安市中医医院特开展《名医大讲堂》活动,为西安地区中医工作者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分享经验、共同学习提高的桥梁和纽带。

image.png

西安市中医医院副院长王晓燕

image.png

首届全国名中医杨震教授

image.png

现场中医药学者提问

image.png

5月31日下午2点30分,在副院长王晓燕的主持下,活动邀请首届全国名中医、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著名中医肝病专家杨震教授为中医学者们讲解了《“肝主疏泄”理论的溯源、运用及研究》。中医同道们认真聆听,提出了中医诊疗中的困惑与难点,与杨震教授进行了交流探讨。王晓燕副院长表示,今后,西安市中医医院将陆续邀请院内和兄弟医院的各级名医、各学术流派传承人登上这个讲坛,为大家传道、授业、解惑。

image.png

西安市中医医院院长赵锋

赵锋院长介绍了西安市中医医院在陕西省名医传承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举措:

一、制度为传承保驾护航

由一名业务院长直接负责名医传承中心的建设,名医传承办作为直接管理部门设有两名专职管理人员。在既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完善了名医工作室、中医学术流派及名老中医带徒制度,强化常态管理。

二、研究探索传承办法

挖掘整理、提炼升华、发扬光大各位名中医和各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索建立名医传承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名医传承和学术流派传承建设经验交流及各种形式的学术论坛。

三、多渠道多形式人才培养

以名医传承、学术流派传承和师带徒工作为路径和依托,加强青年医师的培养。通过临床跟师、典籍研究、外派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与著作编写、发表高质量论文等方式历练青年医师。

image.png

四、信息化建设留住传承之魂

积极搭建并升级名老中医及学术流派传承的典型医案、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以及相关影像资料等传承成果的资源网络共享平台。

image.png

西安市卫健委副主任荣亮

西安市卫健委副主任荣亮希望西安市中医医院通过整理和研究各级名中医的典型医案、会诊记录、擅治常见病疑难病的诊疗经验等,研究总结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同时,大力推进其学术经验的继承和师带徒工作,以工作室为教学平台,通过跟师查房、跟师出诊等方式,大力培养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整体思维、辨证论治的优秀临床人才,为陕西省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增添后劲。

image.png

成为陕西省三个名医传承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之一,足以证明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医药诊疗的实力,以《名医大讲堂》的开展为契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名中医的优势,重视名师名医传承。这就要求医院一方面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医学成就、临床经验、学术思想通过录音、录像、示教等多种手段记录下来,同时要整理、总结、继承和发扬光大。另一方面,通过传承工作中学习、积累、领悟、内化老师的学术素养及临床经验,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和新一代的名医,推动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王晓燕副院长介绍,如今,西安市中医医院有全国名中医2名,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名中药师21名,西安市名中医16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医学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4个。


本文由作者授权 健康时报 发表,并经健康时报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健康时报)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jksbshanxi.com/articlecontent/4814